刘长信 陈达希
2019年8月14日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在济南召开了成立大会。5年来,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在理事会及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以“服务蜂农,发展蜂业”为己任,以致力于慈善事业、服务蜂行业发展为宗旨,紧紧抓住救危扶贫和蜂产业发展两大目标,强化战时心态,不断开拓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发展理念 夯实工作基础
基金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5个年度的持续运行,整体形势稳中有升,成功举办了多项活动,获得了来自主管部门、蜂农朋友、蜂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可与支持。在此过程中,基金会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办事流程,接收到蜂农救助申请时,基金会根据蜂农受灾的类型,规范救助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基金会各类印章、印鉴的使用,指派专人负责管护,每次使用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填写试用申请,载明用途次数,使用完毕后归还管理人员,做到每次使用由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基金会稳健中求发展,关注各类涉及慈善、公益、社会团体的新法规、新政策,及时优化更新工作理念,以政策法规为导向,做好公益工作,在一段时间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公益特色的服务方法,并将其用到工作实践中,更好地服务蜂农,发展蜂业。
二、扩大慈善力量 组建志愿团队
伴随着基金会工作范围、广度、深度不断扩大的同时,对接蜂农、勘查现场、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强度、数量也不断扩大,面对广大蜂农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有关部门对慈善组织的严格管理,结合基金会资金有限的现实,基金会开创性地提出了组建蜂业公益志愿者团队的工作计划并推广进行。
2023年6月,基金会以在工作过程中吸纳的蜂业爱心人士为班底的同时,依托新技术、新方式,制作了志愿者报名表,通过蜜蜂杂志、微信公众平台、蜂盟、蜂农口耳相传等多种形式,形成宣传矩阵,面向全国蜂农招募志愿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招募,收到了全国蜂农填写的志愿者报名表817份,基金会结合蜂农的年龄、专业、所在地等情况,择优选择了有能力、热心肠、有技术的蜂农300余人,吸纳成为蜂农公益志愿者,并建立微信群,方便蜂农志愿者沟通交流,至此,基金会蜂业志愿者团队初步组建完成,这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18个县区,基本遍布全国各个养蜂重点区。
为规范志愿者管理工作,经讨论研究,基金会制定颁布了《志愿者管理办法》,载明志愿者责任义务,规范志愿者管理工作,分别从条件要求、志愿者权利义务、志愿者管理、奖惩办法等多方面,比较详尽地对如何报名参加志愿者、进行志愿者管理等,作出了规定,规范志愿者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基金会统一制作志愿者服装、旗帜、证书等物料,免费向蜂业志愿者发放,使志愿者有了归属感,也让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有了明显标识,在提升蜂业志愿者整体形象的同时提升了志愿者的凝聚力。
组建志愿者团队,充分聚集了蜂行业中的爱心力量,让广大蜂农发挥公益精神的同时,由基金会牵头,形成了力往一处使、劲向一处发的良好引导效果,在释放有志于公益事业的蜂农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强化了基金会的爱心力量,缓解了基金会工作的压力,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推广良种蜂王 惠及全国蜂农
我国是养蜂大国和蜜蜂资源大国,但良种普及率并不高。良种化一定程度地低于种植业和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业,部分养蜂人至今还习惯用自然王,蜂种杂乱,良莠不齐,基金会经过深入考量,发挥公益行业特有的渠道优势,与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为省级事业科研单位,现为我国重点养蜂研究机构,是国家重点蜜蜂良种繁育基地,保存有长白山中蜂、卡尼鄂拉蜂、意蜂等20多个原种蜜蜂,选育出黑环、松丹等8个良种蜜蜂和9个纯系,为全国最大的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本次合作,双方结合运输条件、饲养难度、产蜜量等要素,选择了五种优质蜂王向全国蜂农免费发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收集报名表、筛选工作,本次良种蜂王推广活动累计发放良种蜂王1180只,接受蜂王的蜂场多达490个,遍及全国23个省市。良种蜂王的免费发放只是优化养蜂行业整体水平的第一步,在蜂王发放时,基金会要求接受蜂王的志愿者,每接受一只良种蜂王,必须向周边蜂农免费分发王台至少500个,以点带面、指数增长的方式,达到了有效促进全国蜜蜂良种化的目的。
本次良种蜂王发放活动,有效地支持了我国蜜蜂种群的良种化建设,惠及全国各地优秀蜂农及重点蜂场,在蜂农收益的基础上优化蜜蜂种群,是一项意义重大、成效显著、方法先进的公益行动。
四、开展蜂农维权 助力依法养蜂
蜂农维权主要是为蜂农提供法律和决策上的支持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蜂农在放蜂、销售蜂产品等过程中经常遇到多种问题,例如乱收费、强收强购、车祸、农药中毒等不法侵害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蜂农人身与经济遭受影响或损失。因此,强化蜂农维权服务至关重要,基金会也将蜂农维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基金会在日常工作中,为蜂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帮助蜂农了解、掌握、应用相关法律法规,让蜂农在落实场地、销售产品等过程中能够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引导蜂农在授粉等过程中签订相关合同,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合同的执行,预防欺诈行为。
当蜂农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基金会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权。在2023年度曾有两名蜂农遭受到蜜蜂蛰死人的事件,就司法与赔偿问题向基金会求助。接到求助后基金会全程深入介入,帮助蜂农分析案情、推荐决策、协调沟通,帮助蜂农挽回了损失。事件结束后,基金会将该案件典型问题汇总,形成了一篇文章刊登在《蜜蜂杂志》,为今后遭遇该类纠纷的蜂农朋友形成了指南。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蜂农的维权意识,通过保障蜂农的合法权益,促进蜂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救灾扶危助贫 运营互助基金
自2020年12月16日《蜂农互助专项基金》启动试运行以来,基金会不断深入开展蜂农互助专项基金运营工作,以蜂农互助专项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为支点,服务全国蜂农,积极探索、践行蜂农群体互帮互助,抱团取暖的救助方式,形成养蜂人安全网、救生筏,有效地防止了蜂农因灾难而无力继续养蜂的情况。
随着蜂农灾难救助工作的进行,基金会工作得到了山东省畜牧局的认可与肯定,自2022年以来,基金会每年连续获批国家专项资金用于蜂农大灾救助,蜂农的灾难救助、保障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基金会不断放大放宽救助面、救助额度、救助范围,以蜜蜂、蜂箱、蜂机具等实物救助为主,根据蜂农的受灾情况灵活选择直接给予资金救助等方式,做到有针对性地救助。
据统计,仅2023年基金会累计开展蜂农受灾救助92批次,累计用于救助物资、款项价值140余万元,有127家蜂场收益。
同时,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现状,结合基金会扶危济贫的救助理念,尝试对贫困、落后蜂农进行帮扶,争取使有志于通过养蜂改善生活的贫困蜂农通过养蜂发家致富,同时促进蜂产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在保护蜂产业下限的同时从各个方面提升蜂产业的整体水平。
回顾基金会5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说基金会正在沿着做成大文章,持续大发展,再创新辉煌,攀登新高峰的路子奋发向前!
以上资料转自【蜜蜂杂志】2024年第08期




